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力克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斑斓的诗意

2015-11-16 15:36:26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王力克
A-A+

  在当下人们都愿意把自己和国际、世界等词语扯到一起的时候,却有一波人愿意把自己定位在“本土”上,真是难能可贵。我想这种自信源于他们对脚下大地的爱和深刻的理解以及发自内心的质朴,也源于对艺术和生活关系的彻悟。“本土”在这里应该理解为以本土为题材的艺术创作活动的发生地(即精神的故土)。“本土”没有定义在文化的概念上,而是确定在以情感为座标上。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风格,也无论是怎样的追求和探索,其中都有作者与自然的交流、沟通、争辩直至追问,在视觉的境域里他们的观照没有离开过深爱的“本土”。重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本土”油画家的一个重要特点,既使是在语言的当代性和国际化探索上,他们依然长期坚守着“本土”不懈的追求和锤炼,语言更精道,意境更深远,情感更饱满。“本土”不土,油画家们抓住了艺术创作的本质,把生活、自然和个人情感有机关联起来,使审美取向在个人感受的完善中有了实实在在的着力点。他们一直守着那片海,不断地研究在视觉范围内海与人的关系,时而是海的交响,时而是低声的吟唱,与海相伴的生活已经成为了生命方式,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生命的状态和思想的表达。海一样的胸怀和海一样的性格,都折射在海一样自由而热情的艺术表达之中。他们没有放弃对“有温度的艺术”的向往,也没放弃写生所带来的直接体验和感性经验,并把这些自我感受放在更大的平台上,不断地推敲、打磨,使“本土”油画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也读出了有关海的当代话语。艺术家只有长期的沉淫在对某种事物的深情关注中,其作品必然会触动人心,也肯定会成为一种情感标志,这样的例子不胜例举,反之,便会有燥浮之气。

  二

  在中国传统绘画里,以海为主题的作品极少,这与我国文化渊源有关,也和东方大河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的差异性有关。按传统说法,四大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是在北半球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的四大文明。由于地理原因,农耕是主业,以河为原本的文明,使古代中国把静穆、永恒、天地不变之理,逐渐地成为哲人们延绵不断的思想。经历了天长地久桑海沧田的磨砺,中国人逐渐养成了内敛、自强、自足的民族性格,因此也就不可能把瞬息万变把握不定的大海当作审美的对象。在二十世纪以前传统绘画就没有关于海的作品。“时间改变着我们思考和观看事物的方式。”(<美>金·莱文)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崛起,海洋意识不断增强,对海洋文化的研究也成为了面向新时代的课题,海洋绘画(油画)研究也自然成学术视野里新热点。

  三

  “本土”油画家的艺术创作,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一类是以乡情为依托的写实油画作品。作者对故土深沉的爱,在画面上表露无疑,他们多年来一直坚持以海为题材,以写实手法描绘着家乡景色,不管是春夏和秋冬,都孜孜不倦地表现着那些熟悉的人和事。接地气的作风,使他们的作品带有鲜明生活气息,也让作品带有某种淡淡的忧伤,这种日常的平和与宁静也构成了本土画家最为有代表性的气质。没有浮躁与喧嚣的平凡日子,是油画家着力描述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记忆。“风轻轻吹过海面,退潮的海滩,三两只小船在低语,阳光斜照,云在天上慢慢地飘,倒影乱了一片海……”这种辽远与寂静的诗意是油画家们对平日生活轻声不断地整体吟唱,是对“无意义”的一种肯定,是让人们在“无意义”中发现价值,感受那些“习以为常”的价值。如夏俊波的《落潮》《休渔》,许青的《五月的海风》《牵挂》,邱健的《秋海》,蔡涛的《新鲜空气》《阴雨天的海边》,牟华军的《胶东渔家》《港》,潘汝洁的《村后的海草房》,李宁的《渔人与白鸥》,还有赵义龙的《小海港》《海》。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从平凡生活的“习以为常”中发现“意义”与价值,把平凡与永恒连接起来。再一类是意象表现的作品。这类作品画家重视自然之势所引发的灵感火花,是一种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较为主动的创作状态,把感受与联想作了个人化表达,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作者不受客观物象约束,在酣畅淋漓的挥洒中不忘自然之神韵。这类画家由于经历、学养、追求和审美取向各不相同,作品面貌也有所不同。有的画家在传统中国水墨中汲取所需,也有一些在类型化作品中找到了认同感,有的在半抽象半表现中寻求一种新感觉。无论怎样,他们把这些视觉素材都做了一些个人的解读和诠释,通过过滤和提纯,使之不断地个人化和个性化。他们笔下的海和关于海的记忆,从某种程度上已经离开了原来的传统轨道,使艺术创作更贴近个人的情感,也更有主观力量。如汪明强的《梦幻渔港列》,于向志《渔港印象》,詹保国的《起风了》,邹光辉的《杜家岛湾》。他们在艺术创作上所获得的自由,进一步影响了人们被格式化的传统审美观,逐渐地养成了一种新的观看方式。第三类作品是以海为载体,表达个人对人生感受的作品。这类作品带有明显的哲学思考,把海和画家个人的意念隅发放到一起表现一种存在感。它让我们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变得沉重起来,似乎有一种无法名状的苦难,像生生不息的海一样,紧一阵慢一阵地提醒你,敲打在你的心上。也许这是对历史的诘问。如刘艳丽的《海的系列》,她的作品浑厚、苍劲、透着一股子苍凉,色彩虽单纯,但画面并不单调,她所表现的不是常人心里和眼睛里的海,而是作者内心的一种意念,是她对生命思考的视觉呈现。另外,还有刘卓的玩世现实主义作品《海边故事——偶遇》,张棕杨的拼贴艺术作品《片段系列》,都是个人思考的视觉结果。

  四

  威海作为一个有故事的滨海小城,能有一批油画家长期坚持以海为题材进行创作,也不是偶然的。除了甲午记忆外,威海还曾作为英国殖民地长达32年,虽然这段历史曾遗失多年,当人们重新发现它的时候,也还是有五味杂陈的沉重感。直到一九四三年英国海军才从刘公岛全部撤走,英国人无奈地离开了被英国殖民部报告所称的:全英国联合王国内,最适宜度假和疗养的地方,是一个四季都有利于健康的天堂。因此,后来它也成为了画家写生创作的最好去处。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以及全国许多艺术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就把威海当成了艺术创作的基地,创作出了大量有影响的艺术佳作,这当中有很多是当今的大画家。关于画家与威海的故事有许多还在流传。今天威海市政府已经确立了打造油画原创基地总目标,如果你到威海写生,遍布各地的20多个写生基地都能为你提供最方便的服务,威海人的热情和善良一定会使画家们流连忘返,遍地景色也能让你乐不思蜀。这是艺术家的艺术聚集地,更是诗意的栖居地,本土油画家就生活创作在这座滨海小城。宁静的城市斑斓如诗,美丽如画,眼下诗意正浓。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力克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